不必为虚度的青春懊悔
没想到这么多人看我的离职贴,我汇总了所有评论,试图搞明白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,用ChatGPT进行了评论内容的总结,获得了如下归纳:
- 🔍 关于个人心态和自由的认同与祝福
- 💰 对经济状况和财富自由的讨论与祝福
- 👨👩👧 对家庭和孩子的关注和祝福
- 💼 关于工作环境和行业现状的评价
- ❓ 对未来规划和迷茫的提问和分享
这些话题都很庞大,一篇笔记无法回复所有内容,我今天先尝试分享一下关于“积极的心态”这个话题。
📚 我在33-35岁那几年非常焦虑,虽然当时不像如今这般裁员裁得厉害,但是35岁被认为是人生的分水岭,社会压力巨大。35岁后很难考上公务员,如果没有升到管理层,职业生涯随时可能结束。我记得每天晚上和老婆开车回家,车里的氛围都非常压抑,说几句话就可能吵起来。 后来我意识到,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,我可能会陷入抑郁。于是我不断翻书寻找答案,直到看到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中的这段话:
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,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。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?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?“不,谢谢你”,他会这么想,“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,而是 现实性,我做过了,爱过了,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。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,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”。
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。原来,年龄焦虑只是因为你和年轻人比较了一个你无法改变的因素。如果你和年轻人比年龄,你永远是输。后来再有人提起35岁问题,特别是年轻人以一种半讽刺半同情的态度说这些事情,我心里就想,“怎么呢?你经历的我都经历过,我拥有的你未必能拥有,另外你是活不到35岁了吗?”这才慢慢摆脱了焦虑。
🌱 也因为有了这个认识,才慢慢有了好的心态。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可能性,而是实现了多少现实性。我坐在小院,等着孩子放学,这就是现实性,是真实而美好的。
💡 我接纳自己的局限和不完美,而不是自我否定或自我厌恶。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中说:“人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。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。”也许我的使命就是"老婆孩子热炕头"。
感谢你看到这里,也希望书中的这句话可以治愈你。